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
來源:張經理 發布時間:2015/6/19 16:54:27返回列表
|
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www.shengtaofang.cn 徽馬科技 發布于: 2013-9-3 15:49:00
旅游產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綠色朝陽產業,承載、展示、交流、傳播著不同的文化,是文化價值得以實現、文化影響力得以提升、文化力量得以增強的有效途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進步。然而,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旅游業與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相比,與建設旅游強國的目標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存在諸多挑戰。 一是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低。 主要表現在:第1,市場定價不規范。買賣雙方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諸多景區旅行社以低價招攬顧客,而在旅游活動中以各種方式變相收取額外隱形費用;部分景點定價隨意,以“漲”創收,嚴重侵害消費者和相關市場參與者的切身利益。第2,服務標準不統一。旅游消費活動鏈條多,一旦出現合同條款不明晰、各項活動安排服務標準和責任界限模糊,游客投訴成功可能性和懲罰成本低,旅行社、運輸方、景區、酒店等參與主體極易降低服務標準,損害消費者利益。 二是規模化產業化層次淺。 當前全國很多景區,尤其是各個山區小景點,由于彼此間惡性競爭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經營,相互合作少,游客消費成本高,旅游市場發展面臨著尷尬瓶頸。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必然引起旅游產業鏈條的延伸,要求旅游集團從單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購、娛”橫向延伸,從滿足單純的游覽需求向多樣化需求的縱向延伸,以應對旅游業總量和結構上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三是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 旅游行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游景區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經驗,比如九寨溝風景區、桂林山水風景區、杭州西湖風景區等等,然而,大部分旅游景區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游理念、擴大延伸旅游層次方面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導致對“門票旅游經濟”的嚴重依賴。 四是職業化科技化發展弱。 職業化來自于過硬的人才隊伍,科技化更是源于人才的不斷培養和提高。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已成為各個旅游集團提高市場占有量和影響力的必然選擇。然而,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相比,旅游服務行業的人才總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人才整體素質偏低,旅游教育支撐不足,人才保障機制和開發機制相對滯后。具體表現在:導游結構不合理,尤其好的導游和外語導游數量偏少;賓館酒店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缺乏,水平有待提高,旅游技能人才不足。
面對當前旅游業存在的一系列挑戰,我們應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把握旅游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加強統籌協調,實現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具體而言,應當在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 完善行業法規制度,制定行業服務標準。 要以今年10月1日將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為契機,繼續完善旅游行業法規制度建設。應積極研究市場特點,調查法規施行環境,組織學者討論分析,廣泛聽取市場參與主體的意見,完善與旅游業相關的其他法律法規,逐漸形成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特點和旅游業發展狀況較為完備的旅游法律法規體系。要建立和完善國家旅游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互協調配套的旅游標準體系。抓緊制定和實施全國旅游服務質量、旅游服務資質、旅游服務設施、旅游環境衛生、旅游服務環境保護、旅游者權益保護等系列標準。建立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單位,擴大標準實施范圍和影響力,引導各地區、各行業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快企業組織創新。 努力破除企業小、散、弱的被動局面,引導旅游企業整合資本、市場、技術、網絡等多方資源,堅持推進企業間強強聯合、并購重組、投資合作,競爭力的跨國旅游集團企業形成和發展;以城市、農村輻射區域為依托,堅定實施旅游與城市發展、旅游與農村同步的機制建設,形成旅游業各個要素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健康體系。加速推進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建設,企業體制機制轉換,形成強大持久的內發展動力。鼓勵各種企業組織形式的旅游主體參與發展旅游業,提高對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支持力度,發揮多種產權主體共同開發和推動旅游市場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強旅游品牌建設,探索多項旅游產品。 要立足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國際參展、會議宣傳、質量認證、比賽交流等方式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努力從旅游品牌信號價值、旅游品牌渠道價值、旅游品牌真實享受價值與旅游品牌忠誠價值四方面系統構建自我品牌。要努力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突出獨特的文化特質,創新多種文化旅游展現方式。開發民族村寨、古村古鎮、農業觀光和體驗式旅游,大力開展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積極發展醫療養生、宗教朝圣等個性化專項旅游產品。 健全人才發展機制,提升旅游科研水平。 各旅游相關部門應把握人才結構需求變動,有序開展旅游從業人員準入和培訓工作,打造各類人才隊伍標準化以及示范性平臺建設,加強旅游人才國際合作與交流,形成旅游經營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人才、導游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結構合理、數量適宜、質量可靠的核心人才隊伍體系。加大旅游科研的投入力度,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健全有利于旅游科研人才創新創業的評價、使用、激勵措施,合理調配科研激勵基金規模和方向。鼓勵校企聯合建設科研平臺,以研促商,以商帶研,完善權責明確、銜接有序、良性互動的理論實務互促機制,開創并保持學科創新、多學科交融的旅游科研新局面。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