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導覽系統扮演了觀眾參觀時的“眼睛”?!跟椕字v解」 |
來源:鷹米講解 發布時間:2021/4/27 13:28:00返回列表
|
當人們在某一環境中適應并做出決定時,通過導覽系統獲得幫助其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也是博物館面向公眾服務,并面向公眾發聲的一種體現。但博物館導覽系統并不僅僅是指示圖標和一紙地圖那么簡單,如今越來越多運用博物館導覽系統已有較多有益的實踐,成功扮演了觀眾參觀博物館的“眼睛”。同樣,對于并未有參觀計劃的觀眾,博物館也可以設置相關導覽吸引大家走入參觀。運用技術手段,與博物館自身特色相結合。 走進博物館,尋路的挑戰就開始了。除了運用博物館導覽系統引導觀眾觀看展品外,營造一個具有博物館自身特色的導覽空間,會讓觀眾最大可能享受逛館所帶來的樂趣。如今,不少博物館采用現實增強技術,幫助博物館空間與參觀者之間創造更加平衡的關系,成為引導博物館、策展人與參觀者三者協同對話的一大利器。
![]() 博物館導覽系統 例如,巴特略之家是安東尼·高迪·克爾內特設計的,是眾多“高迪博物館”中極具特色的一處建筑。其空間本身就是展示的主體內容,這時博物館導覽系統可以按照圍繞空間而設計,在特定的區域以這一元素圖示的形式通過博物館導覽系統傳達給觀眾。觀眾還可以通過手持智能導覽器,按照空間中墻上或是門框上的數字順序,掃描周圍的景物,就會播放出與之相關的動畫。這種奇特的博物館導覽系統,使得策展人只需考慮通過怎樣安排的展示流線就可以達到調動預期情緒,以使觀眾在建筑中穿梭間對安東尼·高迪的設計靈感把握清楚,對作品產生共鳴。
博物館導覽系統雖為博物館的標配,但不少博物館對于導覽系統的重視明顯不足,仍然停留在設置簡單的指示牌和平面圖的層面上,博物館導覽系統更多是為了存在而存在,忽視了背后所反映的博物館服務水平,以及導覽系統對博物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 語音導覽選鷹米品牌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