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游:融合發展有潛力 |
來源: 發布時間:2016/11/30 16:19:35返回列表
|
在青島啤酒博物館,裊裊煙霧在紅磚廠房上空騰起,廠房內忙碌的現代生產線和舊時的工業文物,吸引了許多來青島旅游的游客。人們品嘗著原漿啤酒,領略著這個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品牌的風采。
百年青啤,百年港口,百年郵電,百年紡織……諸多工業文化的沉淀,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為青島這座城市的旅游業打開了新的天地。
工業旅游拓展旅游新業態
工業發展史,往往見證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工業遺產資源也因其背后的歷史文化而產生吸引力,工業旅游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發展成為重要旅游項目。
“當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均已進入后工業時代,其明顯的特征就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歐美發達國家有15%以上的大中型工業企業都在開展工業旅游。”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指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也陸續涌現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工業旅游模式景區。在上海,依托豐富的近代工業資源推出了“滄桑上海——中國百年工業歷史探訪之旅”的旅游線路;在北京,破舊的電子廠房變成798藝術區,成為藝術家的會聚之地;在江西景德鎮,將世上古老的制瓷生產作業線,從拉坯、畫青花,到燒窯等72道工序以“活態”形式展現,供游客觀賞和體驗。
《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推動旅游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目前我國工業旅游尚處于初步階段,未來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工業旅游為企業成長帶來新前景
“我們開放了各地的牧場、工廠,供游客免費參觀和品嘗。消費者了解了奶業生產流程,得到了健康體驗,也有利于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總監白如冰告訴記者,伊利自2005年開展工業旅游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1000多萬人次。
“消費者參觀過程中可以直接購買,為企業帶來收益。”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也對開展工業旅游深有感觸,“這種模式不但拓展了旅游產品體系,工業企業自身發展,提升市場占有率,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李金早指出,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游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形成的特色工業小鎮,將生產展銷、文化創意、休閑游憩等功能有機融合,為工業旅游開辟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工業旅游為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新思路
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一些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正面臨經濟轉型發展的考驗,工業旅游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的‘魯爾區’。”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主任王立新告訴記者。在河北唐山市,在城市轉型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取得了新的成果,“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礦業遺跡、老廠區與不斷融入的休閑元素結合起來,開灤博物館則匯集了近代工業歷史記憶,了上萬件文物,吸引了大量游客,北京自駕游游客是主要的外地客源。”
為我國石油工業作出重大貢獻的黑龍江大慶市,也先天具有發展工業旅游的基礎條件。松基三井的工業遺跡、石油大會戰歷史原址、鐵人王進喜的原聲……以“石油文化”為核心的工業旅游目的地正在發展起來。把機械的現代工業生產流程提升為富有情趣的旅游體驗過程,把封閉的工業企業變成開放宜人的旅游區,不但豐富了旅游產品,為工業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成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
友情鏈接: